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腔麻醉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口腔麻醉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口腔科有哪些局麻的方法
口腔科的局麻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局麻方法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传导麻醉。
(一)冷冻麻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痛觉的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是氯乙烷,麻醉时间3-5min,目前已很少用冷冻麻醉。
(二)表面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浅表组织的痛觉消失,临床上用较多的是2%-5%利多卡因和0.25%-0.5%的盐酸丁卡因。
(三)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治疗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常用的浸润麻醉方法有:1.骨膜上浸润法,是将麻药注射到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骨的手术。2.牙周膜注射法,又名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注射针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深约0.5mm,分别注入局麻药0.2ml,这种麻醉的缺点是注射时比较痛,但损伤小,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亦可避免因其他麻醉方法时容易产生的深部血肿,其次,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不全时,加用牙周膜注射,常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四)阻滞麻醉,是将麻醉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因神经干和分支或主支血管一般都是伴行,所以当注射针头到达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前,须回抽检查有无回血,以防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神经阻滞麻醉:
1.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有翼腭管注射法和口外注射法。进针的表面标志是腭大孔的是属于翼腭管注射法。口外注射法的进针标志是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中点,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而后到翼腭窝。上颌神经的分支是:鼻腭神经,腭前,中,后神经,上牙槽前,中,后神经。由于腭中,后神经被麻醉,还可有恶心,呕吐感。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麻药注射于上颌结节,故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引起翼静脉丛血肿,另须注意,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可麻醉上牙槽前,中,后神经,有口外注射法和口内注射法。(1)口外注射法,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2)口内注射法,注射针与上颌中线呈45度,于侧切牙根尖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顶刺入。
4.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大孔或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行麻醉手术时,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后神经,引起恶心,呕吐。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经。
6.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卵圆孔附近的下颌神经,故又称卵圆孔注射法,本法与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法极为相似,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与皮肤垂直刺入,直抵翼外板,然后退针至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针尖到达卵圆孔附件。下颌神经在口腔中分支为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颏神经,切牙神经。
7.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亦称下颌支内侧隆突注射法。
8.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亦称颏孔注射法。颏神经,切牙神经是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分为口内法和口外注射法。
9.咬肌神经阻滞麻醉,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运动神经分支,分别分布于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因而又叫咀嚼肌神经。麻醉该神经可以暂时解除或减轻某些炎症等引起的牙关紧闭,增大张口度,以利病灶牙早期拔除,缩短病程。
二、口腔门诊最常用麻醉药物是
1.常用麻醉剂:
普鲁卡因proca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丁卡因 dicaine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anasthesia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sthesia
阻滞麻醉block anasthesia
3.常用的阻滞麻醉:
(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下齿槽,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腔麻醉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腔麻醉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