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接触位简称(口腔确定铰链轴的方法有哪些)

admin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腔绞链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口腔绞链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后退接触位简称(口腔确定铰链轴的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目录:

  1. 后退接触位简称
  2. 口腔确定铰链轴的方法有哪些
  3. 后退接触位名词解释
  4. 口腔解剖学(数据)

一、后退接触位简称

铰链位。根据《医学名词第二分册》第一版得知,后退接触位又称铰链位是1992年发布的医学名词,是指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所以后退接触位简称铰链位。

二、口腔确定铰链轴的方法有哪些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牙合架是一种牙列缺损或缺失修复重建的常用辅助工具。现有牙合架常分为三种类型:简单牙合架,半可调式牙合架和全可调式牙合架 (图1) 。图片

图1 牙合架的经典分类: a简单牙合架结构图;b 半可调式牙合架结构图;c全可调式牙合架结构图

每种牙合架都有其功能特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有些口腔医生可能在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牙合架时存在困惑,此外半可调式牙合架的高频应用,正确操作也是一大难点所在。本文将对每种牙合架的功能特性做出简单总结以及对常用的半可调牙合架的使用做出较详细的说明,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牙合架经典的三种分类

简单牙合架:有固定的髁导装置,体积小,没有转移面弓。只能满足口颌系统正中关系位的复制。常见的有单向运动式牙合架,多向运动式牙合架(固定髁导的多向运动式牙合架及自由运动式牙合架)。

半可调式牙合架:配有转移面弓,同时大多能够通过平直的髁导装置,在矢状向形成可调的髁导斜面和Bennett角,它们可以通过前伸或侧方咬合记录来调整设定相关参数。半可调式牙合架能重现个体正中关系位和铰链开闭口,还能近似地模拟下颌其他运动。

全可调式牙合架:需要通过运动面弓(三维立体机械或电子描记仪)辅助建立个性化切导及曲线髁导结构,高仿真记录和转移个体颌位关系。

半可调牙合架的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上牙合架过程详解

1.面弓转移铰链轴

正中关系位时下颌是通过围绕着穿过两侧髁突的铰链轴旋转来做开闭口运动的。下颌两中切牙之中点围绕该终末铰链轴以约20cm的固定半径圆弧旋转。为了转移复制闭合弧,终末铰链轴与上颌的位置关系必须依靠转移面弓精确定位。转移面弓能将上颌牙合平面与髁突铰链轴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精确模拟于牙合架上。

由于经验性铰链轴点在体表通常被认为位于耳屏-外眦连线上近耳屏端13mm处,我们常用的耳塞式面弓在耳道与水平转动轴之间有约12mm的补偿;在垂直方向上,为了让面弓前方弓体通过面部骨性眶轴平面作为水平参考面来定位,固位于鼻根最凹陷处的鼻托到眶轴平面之间有22mm的补偿(图2),以上的数据及做法,适用于半可调牙合架;对于全可调牙合架,其体表铰链轴点的定位需要使用运动面弓完成。

三、后退接触位名词解释

后退接触位名词解释如下: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状突位于颞下颌关节窝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正中关系位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髁突在正中关系位时,又称为铰链位,下颌依此为轴可做18——25mm转动(切点测量)。

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位于下颌窝的中央(是最上、最前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下颌窝的中央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京师杏林包过。

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在下颌窝中的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最后位,不能再向后退,从此位置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和单纯铰链运动|京师杏林包过。

注意: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牙合)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关节窝的功能性最后退位时发生的被诱导的(牙合)关系,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牙合)是同一位。

四、口腔解剖学(数据)

切恒牙切缘釉质最厚处约2mm,磨牙牙尖最厚2.5mm,乳牙釉质较薄0.5-1.0mm。

乳牙胚胎从胚胎第2个月即使发生,(恒牙胚是4个月开始发生)5.6个月开始钙化。

乳牙萌出顺序:A BDCE 。恒牙萌出顺序:6 1 2下3 4 5 上3 7 8。

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叫点隙。

多数牙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少数为5个生长叶。

上中切牙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上颌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端相交成90度,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

上第一前磨牙,邻面4边形,颊面5边形。颌面6边形。

上第一磨牙远中舌沟由两舌尖间通过并延伸至舌面1/2处,近中舌尖有第5牙尖(卡氏尖)近中接触区在颊,颌,中1/3,远中接触区在舌,合,中1/3。颌面近中窝较大,约占颌面2/3,又名中央窝+远中窝。下颌6是中央窝+近中窝

上颌乳中切牙,根长约为冠长2倍。

下颌乳切牙,根长约为冠长2倍。

乳牙在口腔内存留时间约为5-10年。

牙冠颈1/3的突度,可起到扩展龈缘的作用。

上颌前牙近远中剖面观,呈三角形,髓室顶位于三角形底最宽处,接近牙冠中1/3。

下颌中切牙双管约占4%,侧切牙占10%,尖牙占4%。

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单管型约占7%,单根双管型占65%,单根单双管型约占28%。

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单管型占48%单根双管型占11%,单根单双管型约占41%。

下颌前磨牙大多为单根单管型占83%,下颌第一前磨牙17%,在其根中1/3以下分为颊,舌两个根管。

上颌磨牙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位于颈缘龈方约2mm处,上6,mb2占63%,上7,mb2占30%。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根约87%分成颊舌双根管,远中根约40%分为颊舌双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双根管占64%,远中双根管占18%。

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和底之间相距约1mm。

乳磨牙髓室较大,通常有3个根管,乳牙在替牙前3-4年,牙根开始吸收。

正常覆盖<3m,超过者为深覆盖。

1度深覆盖 3-5mm。

2度 5-7mm。

3度 >7mm。

正常覆颌:下颌前牙咬在上颌前牙舌面切1/3以内,超过者为深覆颌。

1度深覆颌:中1/3以内。

2度 颈1/3。

3度 超过颈1/3。

鼻翼耳屏线(鼻翼中点,耳屏中点)与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眶下缘,外耳道上缘)相交15度。

唇齿关系:(息止颌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平齐。

髁突在正中关系位时,又称铰链位,(牙位,牙尖交错位ICP,正中合位COP  后退接触位RCP)可做18-25mm转动。

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向后移动1mm,是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功能最后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又称后退接触位。

息止颌间隙又称自由间隙,约为1-3mm或者是2-3mm,10%的人ICP与RCP为同一位(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

后退接触位或正中关系合自如地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ICP时,滑动距离多为0.5-1.0mm,这一距离为长正中。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

上颌骨腭突构成硬腭的前3/4。腭骨水平部构成硬腭后1/4。

腭大孔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直线)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弧形连线的中点。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排序6758(6腭,7近颊)。

下颌神经沟的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颌平面约1mm。

颞下颌关节窝顶与颅中窝之间最薄处仅厚1.2mm。

关节盘前带厚2mm,中1mm,后3mm。

颈内动脉供应脑前3/5部分。

舌神经收纳面神经的鼓索,将面神经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cm向前外,进入腮腺,面神经从乳茎到开始分支的这一段,称为面神经主干,长1.5-2cm。

舌咽神经分布在舌后1/3,损伤后可出现患侧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丧失。

舌后1/3中部则由迷走神经支配,舌前2/3遍布乳头,只有丝状乳头无味觉功能,舌后1/3黏膜无乳头,但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

蝶骨翼突钩:在上颌结节后内侧1cm左右可触及骨质隆起。

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引流至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上淋巴结。

舌尖淋巴引流至颏下颌淋巴结和颈深中上淋巴结 (又名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舌后1/3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耳屏前方约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搏动。

腮腺管投影于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下颌颏孔距中线约2-3cm。

气管切开在第3-5气管软骨环,切第一环,易发生术后喉部狭窄,低于第五环,引起无名动脉(头臂干)损伤。

正常开口度40-60mm,小于40mm为开口受限,侧方运动时,下切牙近中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修复是12mm),小于8-10mm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功能性前伸3mm(覆盖的距离)。

双侧交替咀嚼占80%最多见。单侧及前伸咀嚼,不正常的咀嚼运动约占12%。

一个咀嚼周期所需平均时间为0.875秒,牙齿接触的时间平均为0.2秒。

筛分称重法,花生米4片,咀嚼20秒。

吸光度法:烤杏仁2g,咀嚼20秒。

鼻呼吸比例<=70%或<=75%时,则认为口呼吸。

唾液比重为1.004-1.009,PH约在6.0-7.9(酸性)平均为6.75。

唾液中水分占99.4%,固体物质约占0.6%(有机物占0.4%,无机物约占0.2%)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0-1500ml,唾液的基础分泌为每分钟0.5ml。

下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约占7%-8%。腮腺+下颌下腺分泌量=90%

当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凝血时间缩短最多。

人类味蕾约4000个,每个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分别含有3个,30个,250个左右的味蕾。

食物温度在20-30度,味觉最强。

end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腔绞链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腔绞链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彭胜医美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