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腔牙齿解剖形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口腔牙齿解剖形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如何理解牙齿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难以短短的几句话讲清楚,如果你是专业口腔医生和技工,你可以找本口腔生理解剖学看看,那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如果你是非专业人士,可以从下面介绍中简单地了解。
一、牙齿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按牙齿的结构来分,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构成。
牙釉质处在牙冠的最外层,呈乳白色,有光泽,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这种结构使暴露在口腔中的牙冠不容易腐蚀、承受较大的咬合力而不崩裂。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颜色淡黄而有光泽,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因此,当因磨耗过重或因刷牙方法不当造成楔状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时,常常会感到酸痛,医学上称之为“牙本质过敏”。
牙骨质,是被盖在牙根外层的硬组织。构造和硬度与骨相似。当牙根表面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再生而有修复功能。其与牙周膜紧密结合,承受很大的咬合力。
牙髓,俗称牙神经,是位于牙齿中心空腔内的软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等。它的主要功能是给牙齿以营养。牙髓有生成修复性牙本质的功能,在牙本质受到磨损、龋坏等因素影响产生刺激症状时,牙髓会产生修复性牙本质以增加牙本质的厚度,减少刺激,当然,这会使髓腔慢慢变小。
二、牙齿外形与功能的关系:
从牙齿外形来看,每个牙齿都可分为三部分,露出口腔内的部分叫牙冠,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叫牙根,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叫牙颈。
牙冠是指牙齿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主要承担摄取、加工食物,支撑面容和辅助发音的作用。下面以恒牙为例,简述不同的形态的牙齿与其作用的不同(可以百度一下各种牙齿形态图片参照一下):
切牙:其切端薄,功能类似于剪刀;抓住并切断食物,对于发音和衬托面部外形亦有密切关系
尖牙:牙冠较厚,有一个长大的牙尖,可以撕断、切碎食物
前磨牙(双尖牙):有两个锐利的尖头,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同时具有捣碎食物的作用
磨牙:其咬合面有窝、沟、脊、尖等,可以将食物研磨成细小的碎片。
牙冠近远中、颊舌(腭)有一之至的突度(面),牙颈部变细,这种结构既便于食物从咬合面的溢出,也减小了食物溢出时对牙龈的冲击力,不致于冲击力过大而损伤牙龈,同时也对牙龈进行了按摩,保护牙龈健康。
牙根呈圆锥形或扁锥形,其长度一般等于或超过牙齿总长度的一半,加上后牙有多个牙根,或者融合成粗大的牙根,大大增加了与牙周膜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使其能承受很大的咬合力,另外,这种结构,也使牙齿可以牢牢地固定在牙槽窝内。
上下牙咬合面的窝、沟、脊、尖有着相互嵌套的关系,除有效捣烂食物外,还有互相锁结、固定牙齿位置和防止咬物时横向力太大损伤牙周膜等作用。
上下牙齿有规律的排列,支撑嘴唇和脸部,起到保持面容的作用。同时,还有限制舌头的活动和过度生长以及保持舌头形态的作用。
二、正常人的口腔内有几颗牙齿?
小儿是20颗牙,也就是说乳牙是20颗,成人是32颗,但中国人有好多长不出最后的四颗来的,那四颗很多是成人之后才长出来,又叫智齿,也有人不能全部长出,所以能看见的成人的牙齿从28到32不等,但如果你拍X光片就能看见,只要没有拔除的话,正常成人都是32颗牙的。
32颗,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人的牙齿退化,28颗的也有。拍牙片可以看出,你的牙床里有没有牙核,医生会告诉你会不会再长出智齿。
正常的牙齿总数是偶数,由28~32颗恒牙组成。
牙齿的种类
根据牙齿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将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四类。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左、右、上、下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为单根。尖牙俗称犬齿,位于口角处,左、右、上、下共4个,牙冠仍为楔形,切缘上有一突出的牙尖,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为粗壮而长大的单根。双尖牙又名前磨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左、右、上、下共8个,牙冠呈立方形,有一个咬牙合面,其上一般有双尖,下颌第二双尖牙有三尖者,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牙根扁,也有分叉者。磨牙位于双尖牙之后,左、右、上、下共12个,牙冠大,呈立方形,有一个宽大的咬牙合面,其上有4~5个牙尖,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一般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
人的一生共有二副牙齿,根据牙齿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在出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2.5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此期称为替牙时期或混合牙列。因此乳牙在口腔内的时间为5~10年。2.5~6岁左右为乳牙牙合时期。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非因疾病或意外损伤不会脱落,脱落后再无牙齿可萌出代替。第一恒磨牙自胚胎4月开始发育,6岁开始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代任何乳牙。 12~13岁后乳牙全部脱落后,称为恒牙牙合时期。
每颗恒牙的萌出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并且左右侧同名牙是成对萌出的。其中,第一颗恒磨牙大约在六岁左右萌出,所以惯称“六龄牙”。
恒牙是人体一生中的主要咀嚼器官,而六龄牙在咀嚼器官中又承担着主要咀嚼功能,它是嚼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咀嚼肌作用力的中点,能够承受60-70kg的咀嚼压力,六龄牙还可刺激咀嚼肌和颌骨的发育,并且是保持恒牙正常排列的关键牙齿,由此可见六龄牙对颌面部的发育,及咀嚼过程都有重要性。
六龄牙是萌出最早的恒牙,牙釉质刚萌出时很薄,面窝沟发育不健全,钙化又差等解剖生理特点等,决定了它易患龋的弱点。一般龋蚀发展较快,易于侵犯牙髓和根尖周组织,致使许多患龋六龄牙在儿童时期就已发展至严重程度,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些几乎无法保留而必须拔除,造成六龄牙早失。
六龄牙的早失,不但直接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致使牙弓变小,牙列不整和牙齿位置异常,严重的出现面下部畸形。六龄牙的健康与否确实是不应忽视的,应该引起每位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六龄牙萌出的时间,正处在儿童乳、恒牙交替的时期准确辨认乳牙还是恒牙,十分重要,以便及时治疗六龄牙的龋坏,避免拔错牙,造成终身憾事。
六龄牙容易与相邻的第二乳磨牙相混淆,而延误治疗,与第二乳磨牙的区别,主要根据牙齿的排列顺序,牙齿的色泽,外形的差别。由于乳牙萌出较早,磨耗的结果使颌面变低平,牙尖低钝,而六龄牙因萌出时间不长,因而磨损不多。虽然有些家长也十分关心孩子牙齿的健康,但由于缺乏有关牙齿保健的常识,而往往耽误孩子的病情,给孩子造成终身损害,所以作为家长应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或据儿童年龄酌情到医院检查,在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龋坏,达到防患于未然。
牙齿长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个乳牙。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长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各人牙齿萌出的年龄差异较大,如有的小儿在1岁左右乳牙才开始萌出,仍属正常现象。牙齿的萌出也没有不舒服的症状。若牙齿早萌(距换牙6个月以内)或迟萌(距换牙6个月以上),乳牙或新生恒牙疾患、乳牙滞留等,切勿盲目着急或随意处理,应找口腔专科医生详细检查其原因,看是否有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有无先天性恒牙缺失,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
牙的组织排列
恒牙:上牙排列为 87654321-12345678
下牙排列为 87654321-12345678
乳牙:上牙排列为 54321-12345
下牙排列为 54321-12345
牙teeth是人体最坚硬的结构,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呈弓状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牙具有机械加工(咬切、撕裂、磨碎)食物和辅助发音的作用。
每个牙均可分为三部分,露出于口腔内的叫牙冠,嵌于牙槽内的叫牙根,介于两者之间狭细的部分叫牙颈。牙主要由牙质构成。在牙冠,牙质外面还另有光亮坚硬的釉质,牙根的表面覆有粘合质。牙内部的空腔叫牙腔或髓腔,牙根的内部特别叫做牙根管,牙根管末端的小孔叫牙根尖孔。牙的神经、血管通过牙根尖孔和牙根管至牙腔,与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牙髓,当牙髓发炎时常引起剧烈疼痛。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三部分。牙周膜是介于牙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藉之将牙和牙槽骨紧密结合,固定牙根,并能缓解咀嚼时的压力。牙槽骨是牙根周围牙槽突的骨质。牙龈是紧贴牙槽骨外面的口腔粘膜,富含血管,其游离缘附于牙颈。
人类的牙由于杂食而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切牙的牙冠呈扁平凿子形;尖牙的牙冠呈锥形;前磨牙的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上有2-3个结节,以上各牙均各有一个牙根;磨牙的牙冠大,也为立方形,咬合面上有4-5个结节,下颌磨牙有两个或三个牙根,上颌磨牙有三个牙根。
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萌生,第一次发生的叫乳牙,一般自生后6个月开始萌生,3岁初出齐,6-7岁开始脱落;第2次发生的叫恒牙,6-7岁起开始长出第一磨牙,13-14岁出齐并替换乳牙,只有第三磨牙一般在17-25岁或更晚些长出叫做智牙,也有终生不萌出者。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
名称 时间
乳牙 恒牙
中切牙 6-8个月 6-8岁
侧切牙 7-9个月 7-9岁
尖 牙 16-20个月 9-12岁
第一(前)磨牙 12-15个月 10-12岁
第二(前)磨牙 20-30个月 10-12岁
第一磨牙 6-7岁
第二磨牙 11-14岁
第三磨牙 17-25岁或更晚
乳牙共20个,上、下颌左右各5个。恒牙共32个,上、下颌左右各8个。临床上为了便于记录病牙的位置,常以“”符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并以罗马数字(乳牙)或阿拉柏数字(恒牙)分别表示从中切牙至最后磨牙的序号,如“”代表右上颌的乳尖牙;“”代表左下颌第一恒磨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腔牙齿解剖形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腔牙齿解剖形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