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牙痛真的会令人丧命吗,为什么
1、“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说明牙痛发作时人们对于疼痛是难以忍受的。
2、我们一般认为的牙痛应该是炎症性反应,也就是说由于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等这些口腔牙齿本身的病灶,一般服用抗炎药是能够消炎减少疼痛,缓解症状的。但是,有时候在临床上因为牙痛而导致死亡。曾经有报道武汉一名男子因为牙痛没有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最终由于纵膈炎而死亡。
3、不能独立的看待牙痛,牙痛是与身体的各种器官有关系,而不仅仅只局限与于口腔中的病灶。口腔疾病痛起来的原因是因为牙齿的神经很发达,当牙齿发生病变的时候,会将疼痛传给中枢,这就是牙痛的时候,往往会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同时,口腔中的牙齿病变,往往会有细菌感染,这些病菌可能会通过血液到达人体的脏器器官,比如心脏、肺部引发心脏病、冠心病和肺部感染,这些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引起死亡。
4、所以,牙痛不是一件小事。当牙痛的时候,一定要前往专业口腔机构进行治疗,切记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认为忍一忍就可以了。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勤换牙刷,每年至少有一次口腔检查。
二、朱允炆为什么丢掉江山
1、有一天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到两条龙在殿中相斗,黄龙战胜了白龙。第二天一早,他看到朱棣与朱允炆分别穿着黄色衣服和白色衣服在大殿里玩耍。
2、朱元璋看到眼前这一幕后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知道日后叔侄二人肯定不和,为了保护孙子朱允炆,朱元璋为他准备了袈裟和度牒,为的是能让他顺利逃脱。
3、这是明朝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的内容,这段野史无非是在宣扬朱棣能即位全都是“天意”。其实仔细推敲后就能发现,朱允炆之所以败给了叔叔朱棣,除了是因为朱棣过于强大外,还有就是因为朱元璋和朱允炆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4、懿文太子朱标去世的早,他的长子也早早去世了,朱元璋便立了朱标的次子为皇太孙。
5、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不仅是因为他很爱朱标,更是因为他是一个传统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6、若无嫡子,及有罪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
7、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朱标死后,他的弟弟们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太子,因为朱元璋认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立长不立贤”。这也为后来朱棣朱允炆叔侄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8、而朱元璋对这位孙子也非常满意,据《明史》记载:
9、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至是以命太孙,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10、这位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很快就有了危机感,那就是他的叔叔们势力太强大了。朱元璋太过于传统,对家人太好。亲王每年的俸禄高达万石,并且府上的护卫甲士至少有3000人,多的甚至达到9万人。
11、亲王权势滔天,对于朱允炆来说就是不稳定因素。可是朱元璋却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们会威胁到他的宝贝孙子,反倒是将毒手伸向了开国功臣。
12、众多大臣们死于朱元璋之手,以至于朱元璋临终前只留给了孙子黄子澄、齐泰两个优柔寡断的人。
13、洪武31年,朱元璋去世,年轻的朱允炆即位,然而他刚一继承皇位,他和齐泰就引来了诸王的不满。
14、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齐泰却下令诸王不必前来奔丧。齐泰怕诸王趁机作乱,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诸王。
15、朱允炆还没即位时,曾问黄子澄道:
16、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
17、黄子澄听后说道:“削藩啊!”朱允炆要的就是这句话,所以他一即位就和黄子澄、齐泰做起了削藩准备。
18、削藩是一项考验智力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差池。可是饱读史书的君臣三人却不管那么多,他们以暴力的手段先将朱棣的同母弟周王一家抓到南京软禁,然后废周王为庶人。
19、紧接着他又找了个理由将代王朱桂废为了庶人。湘王朱柏也没能逃过他的毒手,当他听说朱允炆对他起了疑心之后,这位文武双全的亲王叹道:
20、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21、朱柏太有骨气了,他的气节感染了其他人,整个湘王府里的人都随他一起葬身火海。
22、事已至此,诸王恐惧不已。已经有个叔叔被自己逼死了,朱允炆却从不反省自己的行为,更让人不解的是,他对别的叔叔都非常冷漠,却唯独屡屡放过最有能力且最有反叛之心的燕王朱棣。
23、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与从小在宫中娇生惯养、受儒生培养的朱允炆不同的是,朱棣出生于军营,自幼与父亲南征北战,成年后威名大振。
24、这样的人自然不甘落于朱允炆之后。建文元年二月,朱棣以礼觐见新君,态度却非常不敬,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25、二月,燕王入觐,行皇道入,登陛不拜。
26、意思是燕王走皇帝的专用通道,见了皇帝也不下拜。面对燕王的不敬,许多大臣都纷纷请求朱允炆惩罚朱棣,齐泰和黄子澄却没有反应,朱允炆的态度也颇值得玩味,他说:“燕王是我的亲人,他是不会有不轨之心的。”
27、同年四月是朱元璋的小祥忌日,朱棣为防不测,便称病不去,让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南京。
28、朱高炽和两个弟弟刚来南京,齐泰就劝说朱允炆将这三个人抓起来,毕竟朱棣就剩这三个儿子了,抓住他们必定能控制朱棣。谁知黄子澄却不同意,就连朱高炽的舅舅都劝朱允炆将他们抓起来。
29、谁知朱允炆又犹豫了,最后竟然把这三个人都放回了北平。本来朱棣还后悔让三个儿子全来南京,哪知三个人都毫发无伤地回来了,他大喊“天助我也”。
30、朱棣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朱允炆却不好好珍惜,以至于有了后面的悲剧。
31、没过多久,朱允炆便派张昺和谢贵前去监视朱棣。同年六月,朱允炆又犯了一个错,他下令逮捕燕王府上的一些官员。事情紧急,朱棣干脆装疯卖傻来躲避祸患。
32、自古以来,达官贵人为了躲避一些危险,常常会选择装疯卖傻,比如孙膑、司马懿等人。朱允炆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就连齐泰和黄子澄都劝说皇帝趁着这段时间赶紧除掉燕王,可是他却又一次的放过了朱棣。
33、到了七月,朱棣听从朱能的建议,将张昺和谢贵骗进了燕王府,然后杀死了二人。这时朱棣身边仅有800人,却冲出了燕王府,并在几天内就夺去了北平九门,之后就气势汹汹地杀向了南京。
34、不知道是因为朱允炆刚得到了消息还是因为反应太慢,到了8月份他才想起来要与朱棣作战。这时齐泰发现,朱元璋时代的功臣只有耿炳文还活着,而且他与朱允炆一家是姻亲关系,于是老将耿炳文只能前去。
35、出发前,朱允炆又一次的犯糊涂了,他嘱咐众将士不要伤害朱棣。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朱允炆却畏畏缩缩,胜负早有定数。
36、耿炳文尽力了,可是仍然不敌朱棣。黄子澄一看情况不好,立马准备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齐泰不同意,但是黄子澄却一意孤行。
37、李景隆就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可是他本人却是纨绔子弟,当朱棣听说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成为大将军并带领五十万大军后,笑着说道:
38、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
39、就这样,朱棣一路势如破竹,四年后终于来到了南京。在此期间,朱允炆一点儿也没有危机意识,经常与方孝儒等人讨论《周礼》,却不想着如何治理国家。
40、朱允炆受朱元璋影响,对宦官们非常苛刻,怀恨在心的宦官们时常为朱棣通风报信,完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41、直到朱棣来到了南京,朱允炆终于慌了神,他听从方孝儒的建议,让姑姑成庆郡主出城门向朱棣求和,并向他保证,只要朱棣退兵,朱允炆便割地。
42、此时的朱允炆还是太天真,朱棣花了这么长时间准备,难道只是为了贪图一点儿土地?朱棣果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很快,李景隆等人就为朱棣打开了城门。
43、朱允炆急忙向群臣求救,发现齐泰和黄子澄早就没了踪影。等到朱棣进宫后,朱允炆已不知所踪,成了历史谜团。
44、总结:朱元璋自以为他为孙子安排了一切,却唯独忘记了儿子们会对朱允炆产生威胁,再加上用人不当。本来朱允炆就犹豫不决,朱元璋应该为他安排果断的人辅佐他才对,而不是向黄子澄和齐泰这种优柔寡断之人。等到朱允炆需要用人时才发现周围无人可用。
45、朱元璋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朱允炆也不完全无辜,他有多次机会能够除掉朱棣?却总是犹犹豫豫,最终败给了朱棣。
46、朱棣即位后,开启了“永乐盛世”,治国能力比朱允炆强了许多倍,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三、为什么感觉古人被箭射中很容易丧命
大概你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这样的情节,误认为重箭大都会死亡。可以分析一下,箭头分为毒箭和普通箭头,一般用于暗杀或对付重要人物,会使用毒箭,无论射重任何部分,如果没有解毒药物或解毒不及时,大概必死无疑;如果大部队作战,一般使用普通箭枝,杀伤敌人靠增加射箭密度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普通箭枝射重要害部位基本上会毙命,射重四肢,一般不会死掉,不过在战争环境中得不到及时救治,感染致死的可能性较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