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南大四附院的重点建设科室都有哪些
1.南大四附院的重点建设科室有很多。
2.这是因为南大四附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南大四附院在不同领域设立了多个重点建设科室,以便专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3.一些南大四附院的重点建设科室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骨科、儿科、妇产科等。
这些科室在相关领域的医疗技术和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此外,南大四附院还设有其他科室,如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等,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二、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朋友36岁得了胰腺癌,临终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始终不愿闭上双眼,直到见到他的一双儿女后,才缓缓把眼睛闭上。他四岁的儿子让他醒一醒,别睡了,而他十岁的女儿哭到流鼻血,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我以后好好听你的话,求你再睁开眼睛看看我吧……
朋友原本是他父母和妻子的骄傲,十八岁去当了兵,退伍后开始自己创业,年纪轻轻就全凭自己的本事在城市买了房、买了车。他和他妻子是别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结婚十二年,很少吵架,他对他妻子的疼爱和包容让很多人看了都羡慕不已。
朋友原本是他父母和妻子的骄傲,十八岁去当了兵,退伍后开始自己创业,年纪轻轻就全凭自己的本事在城市买了房、买了车。他和他妻子是别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结婚十二年,很少吵架,他对他妻子的疼爱和包容让很多人看了都羡慕不已。
他们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大女儿十岁,老二儿子刚刚四岁。原本这么幸福的一个家庭,谁也没想到噩运会突然降临在他们身上。
朋友有段时间总是感觉胃不舒服,经常恶心、想吐,食欲也大大减退,没多长时间,他的体重从160斤降到了130斤。一开始他和他的家里人都没太放在心上,以为他就是简单的胃病,他妻子还从家里给他找了些治胃病的药让他吃,因为他妻子有慢性胃炎,胃药是他们家的常备药。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整个人的皮肤都变得有些泛黄,还浑身无力,而且恶心呕吐的症状还越来越严重,他这才想到去医院做个检查,检查结果是胰腺癌,胆囊被肿瘤完全堵住了。
这个消息对他们全家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特别是他的父母,自从知道他得了癌症后,每天都以泪洗面,而他的妻子内心虽然悲痛,可在他面前的时候为了减少他的心理压力,总是故作轻松,只有每天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才敢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医院很快给朋友安排了手术,手术之前他的妻子给主刀医生包了个红包,泪眼婆娑的求医生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救她老公,她看着医生把红包装进了口袋,心里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原本计划五个小时的手术整整做了八个小时,所幸手术做得很成功,这让朋友的父母和妻子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做完手术后,主刀医生又把红包硬塞到了朋友妻子的手里,还给她说,他们医院有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名义收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红包,可是有的患者家属偏偏觉得医生不收红包就不会给病人尽心看病,所以如果有病人给他塞红包,他都是先收下,等做完手术或者等病人出院的时候再把红包还给病人。
医生的这个举动让朋友一家人都非常感动,表示一定会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做完手术又在医院做了一期化疗后朋友就出院了,医生交代以后每半个月去做一次化疗。出院回家后,朋友的家里人到处找人打听吃什么东西可以有利于癌症患者的恢复,海参、蝎子……只要听别人说了不管再贵都会去给朋友买。
朋友一开始得知自己患了胰腺癌的时候是很绝望的,他甚至都想放弃治疗,可自从做完手术并且得知手术很成功后,他就又慢慢变得积极、乐观起来。特别是回到家看到自己那一双儿女,更是坚定一定要努力好起来。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下楼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化疗导致身体不适,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忍着想吐的感觉也尽量让自己多吃几口饭,就是希望自己能赶快好起来,身体能赶快强健起来。
他妻子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也辞去了工作,每天陪着他一起散步,不管他去哪里都陪着。他的妻子对他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虽然他们已经结婚十几年了,可他每天都忙着工作,真正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如果他能好起来,以后也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拼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他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妻儿。
可是,三个月后,现实再次把他们摧垮了。
刚刚做完手术三个月,他体内的癌细胞就又卷土重来了,这次还发生了转移,已经转移到了附近的淋巴结。医生的意思说得很隐晦,可他还是听明白了医生的意思,他基本上已经没有被治愈的可能了。
他不想再在医院浪费时间了,可他的妻子坚持不放弃,他的妻子求他,就算是为了孩子也要坚持活下来,他只能含泪答应。
他的妻子拿着他的手术报告和各种检查报告只身一人跑了北京上海好几家医院,可每个专家给的答复基本上都差不多,他们说,医生当初给朋友做的手术很好,接近于完美了,换成他们做可能也就是做到这种水平,至于这么快复发转移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现在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保守治疗,所谓的保守治疗就是化疗。
不过有一个医生建议可以尝试一下靶向药。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专门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药,可以尝试一下胃癌或是肠癌的靶向药,有患者试了之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消息让朋友一家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愿意尝试,不论花多少钱。朋友的妻子回去后立马和朋友的主治医生做了沟通,医生说可以试一下,不过让他们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现实是残酷的,结果再一次让他们失望了,医生连续给朋友试用了好几种靶向药,都没有起任何作用。
又有人建议他们试一下中医,他们又带着朋友去看了一个中医,据说这个中医治好了很多癌症患者。朋友的病在他眼里不算什么,说得轻描淡写,朋友甚至以为自己这次说不定真的可以好起来。可连续喝了将近一个月的中药,朋友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各项指标还是在一个劲的恶化。
都说急病乱投医,朋友的妻子甚至开始求神拜佛。可最终一切都是枉然,他的病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后面癌痛发作起来的时候,朋友越来越难以忍受。一开始止疼药就可以止住疼痛,慢慢地止疼药不管用了就只能靠止疼针,后来就连止疼针也不怎么起作用了。朋友疼的在床上打滚,他求他妻子想想办法,可他妻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癌痛发作的时候,他妻子甚至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因为那一幕对她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朋友痛在身上,而他的妻子和家人是痛在心里。
最后一个月,朋友完全无法再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而且他每天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清醒的时候人也很虚弱,往往是说不了几句话就累了。有一次他醒着的时候给他妻子说:把营养液给我拔了让我赶快死吧,活着对我来说真的太痛苦了。
朋友的妻子哭着说:对我们来说,你多活一天是一天,你死了是解脱了,可让我怎么活啊?你父母还能互相安慰,就算你走了他们也还有个伴,可我和孩子呢?你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啊?
朋友连续昏迷了三天,终于缓缓地睁开了双眼,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他的瞳孔已经扩散,让家里人准备一下后事。他的妻子一边哭着一边给他擦了擦脸和身子,然后给他换上了寿衣。朋友已经瘦得看不出之前英俊帅气的模样,唯有肚子因为腹腔积水,大就跟怀孕七八个月一样……
亲朋好友都赶过去了,可朋友仍旧睁着眼睛,他的母亲让他闭上眼放心地去吧,可他还是不闭眼。直到他的岳母把两个孩子带过去,他看到两个孩子后才闭上了眼睛。
他四岁的儿子不明白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还在睡,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围着他爸爸掉眼泪。孩子走到病床前面叫他的爸爸,说:爸爸,你别睡了,快醒醒吧……
而朋友那十岁的女儿已经知道了死亡的含义,她一开始还压抑地哭,哭到流鼻血,然后她就开始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我以后好好听你的话,求你再睁开眼睛看看我吧……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死去的人解脱了,留下活着的人继续痛苦的活着。
在医院经历生离死别是什么感受?
1、不论在哪里经历生离死别都让人痛彻心扉、痛不欲生,也给活着的人留下了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伤痛。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不知道要用多久的时间才能从这种伤痛中走出来,有的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离别之痛甚至做出了很多傻事,还有的人疯疯癫癫了却余生。
朋友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可他的妻子仍旧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只要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她只能靠不停地工作来减少对朋友的思念。这几年陆陆续续有人再劝她找一个,她每次的回答都是:我不可能再找了,因为这世上不会再有人像他对我那么好了。
2、经历生离死别的时候,我们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死、去承受苦难。
每次看着他们承受病痛,我们的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恨不得去替他们承受痛苦。我们的内心是如此的纠结,既希望他们能多活一段时间,又希望他们能少承受一些痛苦。可现实却是,他们多活一天就要多受一天的罪。最终,我们大部分都选择了自私,自私地看着他们承受痛苦,自私地忍受着自己内心的煎熬,自私地想尽一切办法多挽留他们一天的生命。
3、多么希望他们能突然醒过来,再像以前一样和我们说笑聊天。
经历生离死别的时候,在痛苦的同时又感觉跟做了一个梦一样,昨天他还在同我们说话聊天,今天他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活着的人恍恍惚惚的,多么希望病床上死去的人只是同他们开了个玩笑,多么希望能发生奇迹,他还可以突然再醒过来,甚至再站起来。直到过去很多天可能还无法相信他确实已经死了。
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正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应该适当地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多给家人一些陪伴,不要等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内心充满的都是遗憾。
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三、什么是三甲医院
看病手术哪家强?三甲医院最繁忙。
在中国人心目中,三级甲等医院是优质医疗水平的象征。许多人若是自己或家人患病,一定要去三甲医院挂个号才放心。
挂号处前人人平等,但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人们的日常经验里,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动辄拥有十几家、几十家三甲医院。而普通地级市往往只有一两家,对这里的居民而言,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常常是一言难尽的心头之痛。
中国三甲医院数量分布的统计数据极为混乱,多个权威数据都有不小出入。但综合多份数据,我们仍可以得出如下统计:
●综合《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富通保险《中国内地三级甲等医院及特选医院名单》估算的各省市三甲医院数据,部分省份可能有数字出入
统计结果与日常经验并无差别:三甲医院大多集中于东部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西部与东部、普通地市和省会地区的三甲医院资源数量十分悬殊。
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那些虽然煎熬、尚能硬挺的慢性疾病,许多人会选择硬扛忍过去。对于那些时不我待的重病急病患者和家属来说,辗转千里就医,则是异常艰辛的苦差。
●安徽省立医院病房的患者、家属与护工
为什么三甲医院的地域分布如此悬殊,令许多人只能千里求医?为什么三甲医院扎堆京沪和省会城市?
最直观的回答大概是,东部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当地居民医疗消费力强,地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更多,使得医院的配套软硬件更完善更强大,三甲医院也就更多。
单从三甲医院的评比要求看,医院的经济实力,确实是医院能否达到三甲标准的重要条件。
三甲医院所属的三级医院,必须拥有500张以上的住院床位。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定了六章636款标准,对硬件设备水平和员工高级资质有着硬性要求:
按照这些硬件标准,东部比西部更富裕,行政中心城市比边远地区富裕,相应的优质医院也更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仅仅看经济发展情况,无法解释一些发达省份内部悬殊的医疗资源差别。比如,同在江苏,苏州2017年GDP虽然高达省会南京的1.5倍,但三甲医院资源远远不及南京。同在广东,深圳的GDP虽然高于广州,但三甲医院数量不及广州的三分之一。
●综合《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富通保险《中国内地三级甲等医院及特选医院名单》、广东省卫计委网站和各医院官网数据估算
跨省域的对比则更加突出:苏州、深圳的三甲医院数量,甚至远少于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他们的南昌、南宁、兰州、西宁等省会城市。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广州拥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京拥有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这些知名医学院校多位于省会,可以大大提升当地医院的实力。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起源于1866年创建的博济医学堂,孙中山曾在此就读
确实,知名三甲医院密集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往往也拥有知名医学院校。而且,这些三甲医院通常是当地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
在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中,要求医院的教学师资、设备设施达到医学本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需求。这样,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评选三甲医院方面自然更有优势。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6年医院排行榜(全国综合)中,前十的医院有一半位于北京和上海。这些医院都是著名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同时是解放军医学院)
那么,是因为医学院校扎堆直辖市和省会,所以三甲医院也跟着走,扎堆这些地方吗?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医学院校并不像三甲医院这样高度地域集中。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280所具有医学门类的本科院校,散布在全国各地。即使把范围再缩小一些,只考虑那些被ECFMG(美国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等国际标准认可的医学院,数量也超过160所,其中大部分都散布在非直辖、非省会的普通地市。
●wdoms.org收录了世界各地的医学院,各医学院的SponsorNotes标注了该医院是否被ECFMG等认可。ECFMG认可的医学院毕业生,可以申请ECFMG认证和美国执业医生资格考试(USMLE)
事实上,三甲医院扎堆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行政等级体系。
高行政级别的医院聚集于直辖市和省会,而医院的行政级别,长期以来决定了医院的资金、硬件、人才、项目资格等资源分配。
你们院长是厅级、处级,还是科级?
按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的说法,中国的公立医院有乡镇属、县属、市属、省会市属、省属、部属六个层次。即使同是三甲医院,行政级别也不一样。
比如,据武汉大学前校长顾海良介绍,武汉大学几家附属医院是省属厅局级医院,医院院长和书记是副厅级。而各地的县医院院长通常只是科级/副科级。
医院的行政级别,始于战争年代。过去红军、八路军医院就区分行政级别,按级别配置资源。在「一切服务于战争」的思想指导下,医院是用行政办法统一管理的准军事化组织,对医护人员实行供给制。
●解放军总医院。由于解放军的各大军区、省军区和警备区机关驻地大都位于直辖市、省会,解放军的超过90家三级医院大部分也聚集于直辖市和省会
1949年后,公立医院仍然沿袭传统,依据医院规模和隶属关系,确定医院的行政级别和干部职级待遇。这样不仅导致了医院领导的官员意识强烈,也令医院因行政级别不同而有了资源和待遇的差别。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016年列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广州拥有18所,绝大多为部属医院和省属医院;深圳市只有6所,均为市属或区属
在行政级别主导的医院体系下,不仅医院的资源分配由行政等级和部门隶属关系决定,而且,患者有资格去什么样的医院就诊,一度也取决于患者的社会地位。
1980年代之前,农民去县医院看病,要开证明信;各省每年进京看病的人数也有严格限制,需要通过各省卫生厅开具介绍信、转诊证明。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的于宗河回忆,有条件办手续来北京求诊的病人,确诊后常常发现只是头痛胸闷之类的神经官能症;真正的大病患者,却无法转诊过来。
●北京协和医院在文革期间改名反帝医院
改革开放后,普通患者才有了选择医院、自主异地就诊的自由。
1987年,时任卫生部长陈敏章上任后,逐步开启了医院分级评审制度。医院分级评审的部分初衷,是改变「以往按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体制而设置与管理,造成了布局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弊端」。
按照1989年《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不再强调行政级别,而是根据其功能、条件、技术和服务质量等评定等级,分级管理。
●陈敏章主持卫生部的十年间(1987-1998),力推医院分级评审制度
然而,医院分级评审的实行,实际上加重了医院的地域悬殊分化。
实行新的分级制度后,医院的行政级别仍然存在,仍可以依据行政级别争取话语权和资源,在新分级下保持优势。而且,分级评审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高行政级别医院院长常常兼任当地卫生部门领导,这也使得高行政级别医院更容易通过评审。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党组成员、自治区人民医院原院长王炜。中心医院院长兼任卫生系统领导,2017年之前曾是许多地区卫生系统的常态
这样,高行政级别的大医院更容易评审成为三甲医院。而三甲评级,就如一款国家认证的金字广告,令医院更容易赢得患者的信赖,吸引各地患者前来就诊消费。中心城市高级别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与普通地市医院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队现场。郑附一院床位达10000张,号称全球最大医院。然而,春运般拥挤的就诊队伍,也意味着河南省医疗资源分布的悬殊
医院行政级别差异,导致的医疗资源地域失衡等种种问题,实际上早已为人所知。
从198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呼吁废除医院干部的行政级别。近几年,国务院和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文件,要求逐步取消医院行政级别,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已经拥有高行政级别的医院,决不愿失去已有的红顶子。而且,直辖市、省会地区的高级别医院往往还承担了中央和省市领导人的保健任务,作为中央保健基地或省直保健基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干部保健楼
●吉林省医保局在《关于落实省直保健对象医疗保险待遇相关事宜的通知》中为省直退休厅级干部选择的保健医生,全部来自省会长春的六家三甲医院
拥有与领导人沟通的通天渠道,让这些医院在争取和保留资源方面更具优势。连医保部门的官员也不免慨叹,实施改革时只能躲着医院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