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医院(古代太医院又叫什么)

admin

本文目录

清朝医院(古代太医院又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清朝官阶及品级
  2. 清朝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太医
  3. 古代太医院又叫什么

一、清朝官阶及品级

1、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清末新政时,改革官制,但对新设的官职仍区分品级。

2、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3、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4、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5、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6、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7、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卫使

8、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9、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10、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11、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12、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13、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14、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15、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16、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17、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18、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19、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20、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21、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22、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23、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24、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25、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26、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27、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28、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29、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30、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31、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32、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33、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34、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35、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36、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37、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38、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39、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40、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41、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42、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43、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44、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45、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46、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47、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48、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49、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50、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51、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52、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53、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54、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55、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56、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57、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58、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二、清朝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太医

1、各种清宫剧中的太医那可是玉树临风,威风八面,福利多多,又时甚至可以睡到皇后、皇妃,当个太医似乎是走上人生巅峰的好方法,那么在清代如果想成为太医,有哪些方法呢?在清代想要成为太医,主要有两种方法,咱们慢慢说。

2、第一种是世袭。明代将百姓分为固定的户,如军户只能从军,匠户只能当匠人,同样医生也只能医户来做,因此医生多是家庭世系。到了清代虽然没有严格的职业世袭规定,但是行医世家可以向太医院推荐、输送人才,院内很多医师都具有医家背景。如浙江乌程人凌一凤,为明代著名针灸家凌汉章后裔,先祖针法绝妙,“治疾无不效”。凌一凤继承祖上针灸之术,应召入都,累升太医院判。康熙、雍正朝外科大夫祁嘉钊,也是系出名门。其父祁坤乃当世名医,著有《外科大成》四卷,康熙初年官至太医院院判。祁嘉钊得其父真传,从康熙三十六年(1697)起在内廷供奉,历事康雍二朝,深得皇帝信任。

3、第二种是推举、报送。清代太医院的医人来源多为保送,医官子弟保送入学的程序较为简单,普通满汉百姓的入学手续则较为复杂,汉人需由六品以上的同乡官员出具印结,满人由所在旗的旗管出具图结,并且均要有太医院官员一人作为保荐,之后还要证实该人身家清白、粗通医书、通晓京语,方能推荐给太医院,接着交由堂官面加考试,准其在院候试,挨次顶补。也就是说,面试通过者只是获得了排队等候的机会,还不能马上进入太医院学习,按名排队传唤到院,方能正式入学,这些人统称为“肄业生”。

4、肄业生作为太医院的储备力量,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培训,在学习期间,每年要参加四季考试,于《内经》、《难经》、《脉经》、《本草》等各科紧要方书中出题作论,考试成绩申明礼部注册在案,分别等第。学习三年期满后,由礼部堂官到院主持考试,合格者被录为医士;术业荒怠未经录取的照常肄业,“发教习厅课读,下届考试仍准入场”。肄业一年以上,且季考三次,皆名列一等者,“遇有粮生缺出,签掣申明礼部充补;遇有医士缺出,即以粮生掣签申明礼部充补,不复考取”。

5、当然,不是成为太医就万事大吉安稳一辈子了,还要面临各种考试看你何不合格。

6、清代太医院所设医官中,除院使、院判和内廷侍值的御医以外,其余八九品吏目、医士需会同恩粮生、肄业生等,一律参加医学会考。考卷、阅卷均由收掌官批阅,由教习评定等第,再由本院堂官封送礼部复勘,并行文吏部注册备案。

7、医官的晋升降革,除考察差务勤惰、医理是否精通、疗疾是否有效外,会考成绩也是重要凭据。遇有应升之缺,由吏部查验会考成绩以及有无处分记录等项奏咨升补。历届考试均由本院堂上官拟题,考试内容出自《素问》、《本草》、《脉诀》等基本医书,再根据所从事专科的不同从要籍中命题。试题答案以《医宗金鉴》为准,以学术观点正确与否、论述的深度广度以及文学水平高低为评判标准。考试成绩分为三等,每一等级再列具体名次。

8、不合格怎么办,不合格,只能滚蛋!

三、古代太医院又叫什么

太医院古代医疗机构名称。是专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医政及医疗保健组织。太医院始设于金代,隶属于宣徽院。太医院的最高长官是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下设使,副使,判官等,“掌诸医药,总判院事。”此外,太医院中还设管勾主管医学教育,另还设有各种名称的太医和医官。元代太医院。秩正二品。开始时长官为宣差,后改为尚医监、太医院提点等。其行政隶属于宣徽院。最高长官之下设院使、副使、判官等名目。元代太医院掌管一切医药事务,官员品秩普遍高于任何朝代。明代也设有太医院,其长官初始称作太医院令,后改称院使。明代在北京和南京各设一个太医院,但是北京设置的太医院是最高医药管理机关,设有最高医政长官院使,下设院判。而南京太医院只设院判不设院使,以便服从于北京太医院的领导。清代只设一个太医院,院使正五品,总揽医药行政及医疗大权,清初,御药房也划归太医院管理,全国医官统一由太医院差派、考核、升降,从而加强了统一领导。但这种体制未能坚持下去,礼部管生药库,总管太监管御药房,削弱了太医院的功能。清朝中晚期,医政管理较为混乱。总之,从金至清,太医院作为全国性医政兼医疗的中枢机构延续了七百多年。明、清时代正阳门(俗称前门)内的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一带,曾是许多衙署的所在地。在这老百姓望而生畏的地方,有一个颇为特殊的机构,那就是为皇家治病的太医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彭胜医美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